偶像的魅力

潇叔毕业北上一年多了,实验室的小弟们还挂念他。
今天和小叮铛聊天时,小叮当无限感慨地说:
世界上只有一个潇叔叔。
 
真是个感情丰沛的小男僧呀。
 
注:
1)潇叔:浙大竺可桢奖获得者,曾实习于某大型公司研究院,现就职于另一大型公司研究院。实习期间因为SRF事件和叶歌王目前所在公司引起互联网诉讼,后被互联网大佬LKF压服;
2)叮当:目前在国外名校读博士。

戏做七绝“虎年反腐”—寄自 某973首席

头顶王字威风凛 威持钢鞭霸气横

自古王霸道杂治 鬼魅岂敢化日行

一封学生来信

陈老师:
首先祝贺你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衷心地为你感到高兴,这些都是你应该得到的。

由于经常接受你的指导和训诫,到了博士最后一年,我逐渐把你当做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因为我从你身上感受到了成熟和责任感,还有那种已经逐渐离我远去的奋斗和拼搏精神,相处久了觉得你有一股狠劲,很man。你对我的影响,是真切真实的,与李开复那样光鲜的例子完全不一样,因为你和我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现在我时常提醒自己,自己和普通民工没什么区别,他们出卖体力,我出卖脑力和体力,我现在基本上8点才走,好几次11点才回家,也是希望尽快成长起来。离家在外,就需要拼搏和奋斗,但也要有理想,才不至于迷失,这些大道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对于我来说,你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它们不再是让人耳朵起茧的文字,而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真的很感谢你!

9月左右有一次回到zjg见到你,你眼里全是血丝,眼皮也时不时跳动,当时想跟你说:陈老师,请保重身体!但有些犹豫没说出来,现在我想跟你说,陈老师,请保重身体,为自己健康工作50年!

很幸运我能在zju学习生活,认识像你这样的前辈,并得到你的照顾和指点。最后,附上Beyond的歌,与你共勉。

不再犹豫

词:小美
曲:黄家驹

无聊望见了犹豫
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斗志却抑止
谁人定我去和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
问句天机高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谁人没试过犹豫
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斗志却抑止
谁人定我去和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
问句天机高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oh…我有我心底故事
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oh…纵有创伤不退避
梦想有日达成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
终可见
oh…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oh…梦想有日达成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
终可见
xx

研究生面试花絮

上午8点到下午2点余参加了研究生外校面试,本组共19人,实际参加人员12人。过程有趣。

第一人来自**科技大学,大概是昨晚打游戏没睡醒的缘故,回答问题效果很差,被评最低分。

第二人来自白羊大学,口齿伶俐,被推荐直博。

第五人是一个20岁的小女孩,让人顿生好感。英文好,基础厚,直接录取,且被冯总当场动员直博。

第六人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暑假起长期联系一个老师,在面试前8小时临时变卦而未通知老师,引发在座猪人对世风日下的强烈感慨。年轻人只为自己考虑的人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第七人为男性,已24周岁,课程表里有一项是“女性心理学”,陈卫东教授询问缘故。余问:有女朋友吗?答:无。猪人都很猥琐地笑一下。

重点说说两个同学。

第八人来自中京大学数学系基地班,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清瘦,聪颖,自言喜欢计算机,英语差,未过六级,多门数学成绩不佳。依稀有小峰同志当年的影子,可惜没有小峰那么投入地了解计算机知识(至少没有在数值分析课上看计算机书这样的举动),问C++问题也不熟悉。考虑再三,放弃。祝他好运!

第九人是来自阿门大学的小女孩,伶牙俐齿,非常可爱。余问了几个小问题:

问一:你为什么选择金小刚老师做导师,是喜欢他的专业,还是喜欢他这个人?(看官莫怪,去年余招的三个外校研究生都是因为觉得余主页照片面容和善,才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胡志明小道)。

答一:『头脑飞快旋转中,盯着五位男老师看』。老师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呢?

问二: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余经常问学生,但从没好意思问过自己)

答二:『目光坚定』看准一个事情,坚定地按计划去做。

问三:你喜欢逛街吗?(测试其外向程度和事业投入程度)

答三:『很紧张,盯着余看』。一点点。

猪人皆给予最高评价,恭喜金小刚老师收到优等中国女生一枚。

三年前的小丁的一封信

恭喜丁子昂拿到Purdue Offer

陈老师:

您好,我刚刚和Prof. Tricoche通了一个电话,和他聊了一下以前做得工作以及以后的研究兴趣(我在交谈中说我今后的研究兴趣是Flow Visualization &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我和他提起了你,他记得你在普渡的时候去拜访过他。最后他应该是答应给我offer了。

祝一切都顺利!

子昂

 

3年前的胡越琦印象

越琦是教授今年游戏课的最大收获。第一节课间隙,一个穿着极为惊人的高个女孩嘻嘻哈哈的来聊天。听说我们也在做NPR(非真实感绘制)。mm雀跃起来,很张扬,但不做作。

她没有特别的长处,但从来不在网上聊天;她能连着4个小时坐着工作,但晚饭一定要回家吃;她穿着时尚,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打扮(这点好像是平平的长项呀)。

就这样在实验室晃荡了半年多。

11月14日早晨,一条短信发过来:中了!

不经意间我们又创造了历史:一枚大四第一学期的女生在一个月内单独完成了一篇论文,并被可视化专业领域排名第三的环太平洋可视化会议录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去创造一些惊奇,可平凡的世界会磨灭绝大多数人曾经伟大的梦想。

做为一名大学老师,能在适当的时候碰到有机缘的学生,给他们一些推力去完成敢都不敢想的事,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么!

很多简单的道理,细想起来都很奇妙。

怀念与期望-纪念学翔兄

2009-12-03

 

今晨,新加坡南洋理工的贺英教授发来一份沉重的邮件,告知我们的好友谢学翔博士在上周三因心脏病在睡梦中辞世。如此震惊的消息,让我在明媚的阳光下感到一丝寒意。

学翔君和我同年进入浙江大学,毕业后在珠海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多年,后考入南洋理工。原以为,进入国外名校能技艺急升。不料学业不顺,急煞白头。好在后来遇上贺教授,两人激情碰撞,于2007年写出一篇惊艳之作。我认识学翔君和贺教授,也源于这篇论文。

过去三年,我和学翔君素未谋面,模样未知,讯息传递均通过网络完成。虽然贵为同年,他总是谦卑地称呼我为老师。我知道他单身一人,成天与计算机为友。他的世界只有上进二字,未毕业前担忧论文,毕业后忙于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学翔君是我的同龄人。他出生的时候,父母一定会盘算,他的一生有多少悬念?他会上一个怎样的大学?会寻觅一个怎样的爱人?能否健康地活到白头?现在,对于学翔君,这些问题都有了不可更改的答案。

平生不解藏人善

写于2009年9月6日
 
下午,钰勃前来辞行,翌日将取道香港到美国大学报道。这是我们2005年来见面聊得最短的一次,谈的主要是未来。我大胆预见,5年后华人圈又将出现一名可视化领域的杰出青年人物。
 
钰勃是我短短7年的教师生涯中见证的浙大千万青年才俊的代表之一。2003年,他从杭州考入了大学,进的却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翌年因为成绩出色转入浙大数学系,因从小热爱游戏而旁听了我友情教学的计算机视频游戏课程。我鼓励他进入我的课题组参与三维自然场景视觉特效仿真的研究,这也是虚拟现实973第一课题组的核心项目之一。钰勃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起来,很快就成为组员们口传的强人。一个比较有趣的传说是,钰勃看了小组花费一年搭建的平台后,说,这个不怎么好,我来写一个吧。于是两周后重新出品了一个更强大的平台。
 
我很惊讶一个高考失利的学生具有这么大的潜力!纵然我一直不以分数论英雄,我还是觉得我以前对中国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拨制度的瑕疵的理解不够!假使当时在游戏课上不进行简短的交流沟通,后面的故事就要改写了。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个或多个钰勃,比如,和钰勃同年上游戏课的考试挂科的丁子昂,由植物保护专业转来的龚怿,2008年游戏课捕获的城市学院升级而来的胡越琦。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才因为运气的原因被我们忽略了!
 
唐朝有位诗人杨敬之,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这也是俗语“说项”的来由。作为钰勃在专业上的先行者,我对钰勃的不遗余力的推介可以说的上是说项了。看到被推介的对象被其他人认可,这恐怕是先行者比较自得的原因吧。
 
在大学做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的提高固然很重要,人才的培养更是处于首要的地位。我愿意做一位不出名的杨敬之,在师职一日,就为有潜力的青年“说项”下去。

2009年6月参加EuroVis和Dagstuhl黑森林会议的一波八折

1)德国签证不认传真件,EuroVis 2009的主席 Prof.Hege发电邮、打电话、发传真、发特快专递到使馆,都没有打动签证官,8日出发的行程被无限期推迟。最后,教授给我们发特快专递,预计是4日到杭州,结果他们交的Carrier特快公司的境外合作伙伴是UPS,而UPS和海关关系不好,生生导致我们周五(5日)才收到UPS,推迟到8日上午去上海签证,9日晚间起飞;

 2)8日志程去上海第二次签证,在窗口交材料后,面试官说不能肯定是否能获得签证。刚接到志程的伤心电话,我就收到上海德国领事官的信说,签证已经签发,预料于9日上午收到。在此消息鼓舞下,我们当天下午订了9日夜间从上海去法兰克福的飞机票;

3) 9日上午一直在跟踪EPS特快专递,凌晨2点出发的信,到了中午12点才到杭州中心,心焦地等到下午3点,在网页上查到到了城西处理中心,于是我立刻从紫金港打的花了20分钟到了古荡的城西处理中心,刚到门口,就收到志程电话,EPS的车刚离开驶往紫金港,于是我打的原路返回回到紫金港。那时候下午4点多,紫金港邮局已经关门,幸得好心的员工在现场等我,于4点30分才拿到护照和签证。此时,又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中午预订的飞机行程被取消,临时改为10日上午9时从杭州取道北京赴法兰克福;

4)10日早上一大早到了机场,7点半的时候到柜台check in,愕然发现志程的护照没带,原因是9日晚上某人忘记将护照转交给志程!此时,距离飞机起飞只有1个半小时了,于是打电话叫某人从紫金港打的裸奔到萧山机场(此时是上班早高峰时间!)。当志程跳上机场转运Bus时,是最后一分钟了;

5)10日晚上11点到了柏林订的宾馆,却发现那是家庭宾馆,8点就下班了。悲伤地在12度的雨天逛在柏林西南郊,却发现远处有一辆车,车里有个老头,老头又个很破的电话。老头开车送我们回到宾馆,找到电话,打通电话,获得藏在门口的钥匙,终于于12点入住;

6)我们于26日到上海面签,Dagstuhl研讨会(15日-19日)的邀请却是27日收到。幸好当时我签证申请书上写的日期是8日到16日!因此,我们在柏林呆了不到20个小时后,连夜坐ICE火车到慕尼黑找到朋友小虎,游玩2天后,我单独于14日赴Dagstuhl开会,并在15天上午11点给了一个talk,在世界可视化核心成员面前完成了第一次亮相;

7)14日下午去Dagstuhl途中,从法兰克福坐火车到St.Wendel火车站,下一站开往Wadern汽车站的出发时间是5点半。我无聊的在站台逛到另外一端时,正好有一个空车开往与Wadern同向的地方,心情好的司机问我去哪,他居然愿意免费直接送我到Dagstuhl开会地点。须知,同一个下午,另外一个教授花了48欧元打的到了会场所在地!

8)返程的前一天,在MSN上偶然联系了一下董朝。热心的他立刻动身,驱车40公里到驻地来接我去他所在的马普所图形组参观,并居住在他家一夜。第二天又开车送我去萨尔布吕肯火车站,顺利返回中国!

呼叫总部,我中弹了——谈看不见的价值(转摘)

wchen按:很多时候,我们的同学在显而易见却不是关键的地方努力,例如每天听不同的科研报告;学习一些技术性的文档,但是对核心的专业文献忽视不见,或只看到业界大成者如何成功,却不去体会大部分人平庸的原因。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
有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统计学家沃德教授(Abraham Wald,1902-1950),遇到了一个意外的访客,那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作战指挥官。他说:“沃德教授,每次飞行员出发去执行轰炸任务,我们最怕听到的汇报是:‘呼叫总部,我中弹了’。请协助我们改善这个攸关飞行员生死的难题吧!”
沃德接下这个紧急研究案,他被委托分析德国地面炮火击中联军轰炸机的资料,并且以统计专业,建议机体装甲应该如何加强,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但依照当时的航空技术,机体装甲只能局部加强,否则机体过重,会导致起飞困难及操控迟钝。
沃德将联军轰炸机的弹着点数据,描绘成下列的两张比较表。沃德的研究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位,而飞行员的座舱与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部位。
沃德详尽的资料分析,令英国皇家空军十分满意。但在研究成果报告会议上,却发生一场激辩。负责该项目的作战指挥官说:“沃德教授的研究清楚地显示,联军轰炸机的机翼,弹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弹。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机翼的装甲。”
沃德客气但坚定地说:“将军,我尊敬你在飞行上的专业,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加强飞行员座舱与机尾发动机部位的装甲,因为那儿发现弹孔最少。”在全场错愕怀疑的目光中,沃德解释说:“我所分析的样本中,只包含顺利返回基地的轰炸机。从统计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能够安全返航。而飞机很少发现弹着点的部位——座舱与机尾发动机,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根本就无法返航。”
指挥官反驳说:“我很佩服沃德教授没有任何飞行经验,就敢做这么大胆的推论。就我个人而言,过去在执行任务时,也曾多次机翼中弹严重受创。要不是我飞行技术老到,运气也不错,早就机毁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强烈主张应该加强机翼的装甲。”
这两种意见僵持不下,皇家空军部长陷入苦思。他到底要相信这个作战经验丰富的飞将军,还是要相信一个独排众议的统计学家?由于战况紧急,无法做更进一步的研究,部长决定接受沃德的建议,立刻加强驾驶舱与机尾发动机的防御装甲。
此后,联军轰炸机被击落的比例,果然显著降低。为了确认这个决策的正确性,一段时间后,英国军方动用敌后工作人员,搜集了部分坠毁在德国境内的联军飞机残骸。它们中弹的部位,果真如沃德所预料,主要集中在驾驶舱与发动机的位置。
乍看之下,作战指挥官加强机翼装甲的决定十分合理,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弹着点的分布,是一种严重偏误的资料。因为最关键的数据,其实是在被击落的飞机身上,但这些飞机却无法被观察到。因此,布满了弹痕的机翼,反而是飞机最强韧的部位。空军作战指挥官差点因为太重视“看得见”的弹痕,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个案例有两个特别值得警惕的地方:
第一,搜集更多资料,并不会改善决策质量。由于弹痕的资料来源本身就有严重偏误,努力搜集更多资料,恐怕只会更加加深原有的误解。
第二,召集更多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来提供专业意见,也不能改善决策质量。因为这些飞行员,正是产生偏误数据过程中的一环。他们都是安全回航的飞行员,虽然可能有机翼中弹的经验,但都不是驾驶舱或发动机中弹的烈士。简单地说,当他们越认真凝视那些“看得到”的弹痕,他们离真相就越远。
在管理实务与日常生活中,许多关键的资料,也像上述轰炸机的个案一样,会因为“失败”而观察不到。
如果你罹患第三期肺癌,用药和开刀都没有效果,连医生都不敢说还能活多久,你该怎么办?
2008年,台湾出现一本超级畅销养生书,作者说三十多年前,他就是处在这种万念俱灰的绝境。但是,他后来靠着自己独创的“自然养生法”,调养9个月后,所有的癌细胞居然都消失了。一直到现在,他的肺癌没有再复发。
有这么神奇的养生法,难怪出书才两个月,销售就超过30万本。
虽然作者在书后有强调,癌症病人应该接受正统的医学治疗,不能只依赖这种“自然养生法”。但这本书的畅销,令我十分忧心,因为这简直就是上述轰炸机案例的医学版。癌症末期还能生还的案例,极为罕见而且鲜明,难怪该书作者“成功”的故事,会被这么大张旗鼓地报道。但采用“自然养生法”最后却仍难逃一死的癌症病人,就像那些被德军炮火击落而丧命的飞行员,没有机会诉说他们“失败”的案例,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因此,在缺乏客观的“成功”及“失败”案例统计资料下,我担心部分癌症病人,会对“自然养生法”期望过高,反而让自己落入“看不见”的死亡陷阱。
心理学的研究也显示,罕见而且鲜明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常会被扭曲夸大。例如,1997年,美国共有550位10岁以下的小朋友,在家中的游泳池溺水致死。由于美国共有约600万个家用游泳池,因此溺水死亡的几率为1/11000。同期间,有175位的同龄小朋友,死于家中的枪支走火。由于美国家庭里约有2亿支枪支,死亡几率为1/10000000。
根据这项统计,家中游泳池致死的几率,比枪支致死的几率高出将近100倍,但美国所有报道与讨论的重心,却都集中在枪击案,而忽略家中游泳池对小孩的凶险。
第 33 页,共 36 页« 最新...1020...3132333435...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