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标签: 学术报告

“预防性保护”和“智慧博物馆”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信息技术

时间:12月31日上午10:3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402

报告人:张加万 教授

主持人:陈    为 教授

继续阅读 =>

记中南大学王璞教授学术报告

12月12日上午,来自中南大学的王璞教授来访Vag小组,带来题为《基于手机数据的 拥堵车源定位》的学术报告。

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之后,王璞教授首先介绍了拥堵车源定位的理论基础——人类动力学(Human Mobility)。人类动力学最初经由病毒传播研究而产 生,经过理论上的随机游走假设,到利用美元流通数据的实践探究,再到信息时代利用手机数据研究分析。在模型上,也从最初的重力模型发展到如今的辐射模型。王璞 教授在考虑实际的交通网络之后,对辐射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良。王教授总结道:“ 人类动力学实证与建模的发展为相关应用学科提供理论保障。” 继续阅读 =>

合肥工业大学罗月童副教授学术报告:计算机图形学在核能领域的若干实践

6月6日下午,浙江大学CAD&CG实验室有幸邀请到了合肥工业大学的罗月童副教授针对计算机图形学在核能领域的实践做了精彩的报告。

罗老师自2000年开始一直参与核能相关软件研发,主负责计算机辅助建模、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相关软件的研发。报告中罗老师首先介绍了核能发展和核能软件自主化的相关背景。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核能在我国正快速发展,核能软件自主化也是我国核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视化、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图形学相关技术在核电站设计、核物理分析、辐射防护、核安全分析、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后罗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在核能问题上,罗老师的初次尝试是采用辅助建模,进而衍生出的问题是特征识别和模型匹配。目前他们极力推动的是通过可视化和可视分析来研究核能问题,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结合分析的过程并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他们希望最终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或虚拟反应堆技术进行研究。最后罗老师针对学科交叉和领域特色、应用和学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继续阅读 =>

合肥工业大学罗月童副教授学术报告:计算机图形学在核能领域的若干实践

http://www.cad.zju.edu.cn/Latestnews/xueshubaogao/400.html

时间:6月6日星期四下午14:00
地点:浙大紫金港校区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402室
主题:计算机图形学在核能领域的若干实践
报告人:罗月童 副教授
主持人:陈 为 教授

个人简历:罗月童,博士(有博士后经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1978年3月生;2005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9-2006.9在INRIA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9月被聘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硕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德国FZK研究中心、法国INRIA研究从事科学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安徽省基金各一项,及合作项目多项。研究兴趣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目前主要从事基于感知可视化(Perception-Based Visualization)、智能可视化(Intelligent Visualization)及可视化技术在核聚变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内容: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核能在我国正快速发展,核能软件自主化是我国核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视化、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图形学相关技术在核电站设计、核物理分析、辐射防护、核安全分析、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先进核能技术主要研究单位,承担了中科院科技先导专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项目。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从事核能软件研发,已发展有相关软件近20套。报告人自2000年开始一直参与相关软件研发,主负责计算机辅助建模、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相关软件的研发,本报告将介绍过去十多年的实践、当前面临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思路。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匡六教授将于2012年9月13日访问浙大可视化小组并作学术报告

报告时间:9月13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浙大紫金港校区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402房间

报告人:马匡六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报告题目: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for Studying Behaviors, Connections, and Evolution

 摘要:

The widespread use of Internet has led to information explosion, a daunting challenge we must address in order to make sense and maximize utilization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ves effective in uncovering the hidden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in massive, dynamically changing information spaces. I will present techniques that my group at UC Davis has developed for visualizing security, commerce, social network, and software data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rs of individuals or group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and their evolutions.

 报告人简介:

马匡六教授,IEEE Fellow(院士),是国际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之一,是华人在此领域的成就最高者。他引领和开创了多个可视化研究方向(如高性能并行可视化、智能可视化与界面设计、可视化艺术设计),提出多个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生命医学、材料、天文物理、气候模拟、地震模拟、湍流燃烧等领域的数据分析。马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50余篇发表在可视化及相关领域(如超级计算、图形学)的顶级会议和期刊(包括ACM SIGGRAPH, IEEE Transaction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IEEE Visualization, SuperComputing)。

 马教授在各类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如IEEE汇刊的编委、IEEE高级会员、IEEE Visualization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组织各类国际学术活动(如开创了环太平洋可视化会议Pacific Visualization)。马匡六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美国各类科研基金的承认。他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或共同承担了美国多个重大可视化研究项目,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青年科学家及工程师总统奖(NSF PECASE)、大规模科学软件数据集可视化(NSF LSSDSV)、信息技术研究(NSF ITR)、千万亿规模计算(NSF PetaApps)、美国能源部加速战略计算计划(DOE ASCI)和基于高级计算的科学发现(DOE SciDAC)。项目经费总额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2007年,美国四所大学和两个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共同成立超大规模数据可视化(Ultra-scale Visualization)研究所,马教授任所长与首席科学家。该项目由美国能源部资助超过900万美元,旨在应对百亿亿(exascale)规模计算的需求,是美国历史上在可视化领域最大的单笔科研经费投入。

美在流动中-记美国休斯顿大学陈国宁博士访问实验室并作学术报告

6月19日美国休斯顿大学陈国宁博士访问浙大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作报告。报告由实验室黄劲老师主持。陈国宁老师介绍了矢量场在各种流体动力系统的研究中都被广泛地应用。利用矢量场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处理计算流体动力学,汽车和飞行器设计系统,气象、海洋等研究系统产生的海量的矢量数据。

陈老师表示流体动力学的一些特征,比如stagnant points和re-circulating flows对于领域专家来说是最显著的流场特征。而矢量场的拓扑结构的计算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检测这些特征及其连通性,同时将流场分割成更小的便于检测的区域。

继续阅读 =>

关于美国休斯顿大学Guoning Chen博士学术报告的通知

报告题目:Toward Efficient Vector Field Analysis and Control

时间: 6月19日星期二上午9点

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信息中心B楼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402室

报告人:Guoning CHEN, PhD

主持人:黄劲副教授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