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随感 > 在合适的地方做事情 (访美札记之二)

在合适的地方做事情 (访美札记之二)

一大早看到一篇关于阿里云前CEO王坚的爆料文章,顿时冒了一声冷汗。王博士之前的光环一大片,但仅限于学术。自从投身互联网企业,烂评如潮啊。出身于杭大心理系,却做了一款漫游故宫的虚拟现实演示,一举成名,时间远远早于浙大CAD实验室拿下全国第一个虚拟现实973项目。后被北大董士海老师作为中国最牛的图形学人才(?)推荐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时,也算成功,智能墨水赢得一片舆论。但MSRA是个靠做论文吸引眼球的地方,做的很多东西华而不实,而公司是只讲效益不讲道理的地方,所以做的不如意也正常。

 

由此,事业是否顺心,个人的求职定位非常重要。适合做论文、搞新想法的,就在高校里呆着;喜欢实干、码代码的,就去公司;能做原型系统、又能偶尔发发高等级论文的,选择大公司的研究机构;擅长沟通、心理素质强的,考虑去政府部门。如果硬拉郎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可是要到大霉的。

 

这次在美国逛了不少地方,正反的例子都见到。只讲两个正面的例子吧。

 

教授M,博士毕业后领导美国最大的可视化团队,学术组织担任各种组织,还获得业内大奖。凭借他与合作单位的影响,各位应该觉得他有不少产品吧?NO。到目前为止他一个软件注册、一个专利也没有。前段时间有硅谷公司找他创业,他也一口回绝。他的说法是,这一辈子做做研究,家庭幸福,到处有朋友,每年几十次国际旅游开会,很舒心。

 

博士R,毕业于美国CS排名第一的名校。该校由钢铁大王创立,初期是工程师的摇篮,中国桥梁大师茅以升是它的第一个毕业博士。该校培养学生的宗旨是,研究和工程能力兼备。R博士毕业后,精心选择了一个企业研究院,以其精细神准的做事风格,迅速立足,短短两年内连升3级,近期传闻快要升到公司VP级别。与他同期毕业去美国高校任教的同学,有些从高校退出,有些则因为研究方向不景气还需要从他手中获得资金资助。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