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学术交流 > 可视化的8顶思考帽

可视化的8顶思考帽

Visualizing Data的博主Andy Kirk分享了他对可视化的想法——数据可视化的8顶思考帽。大家都知道6顶思考帽,戴上一顶帽子,就按帽子所代表的思维思考,从而提高思考的效率和全面性。那数据可视化的8顶思考帽又能变出什么样的可视化魔法呢?



先来看看这8顶思考帽分别是什么:Initiator, Data Scientist, Journalist, Computer Scientist, Designer, Cognitive Scientist, Communicator, 以及project manager,也就是发起人、数据科学家、记者、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师,认知科学家,沟通者和项目经理8种角色,戴上一顶帽子就按这个角色的立场模仿这个角色的思维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思考、设计和开发。下面一一道来这8种角色的职责:

Initiator——发起人,了解数据可视化的来龙去脉,包括数据类型(静态、动态、高维、时序等)、格式(文本、视频、音频)、可视化用户(普罗大众还是领域专家)、可视化的目的(决策还是讲故事)等等等等

Data Scientist——数据科学家,关注数据的预处理和统计、挖掘、(确定性)评价等

Journalist——记者是写剧本的人,将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形成一个个的问答,找好数据的观察视角。什么是观察视角,举个例子,比如对于某款手机的销量,在消费者的眼里就表达了这款手机的评价,是不是值得购买;在商业人士的眼里数据就折射出该公司的销售、运营情况。观察视角就是讲故事的视角,是你希望用户从可视化作品中获得的信息的视角,是非常要紧的要素。

Computer Scientist——计算机科学家,是数据可视化的执行者(貌似是个码农角色,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o(╯□╰)o),数据获取、清洗、统计、挖掘算法的执行以及可能呈现方式的平台搭建(图片、软件还是B/S架构)

Designer——设计师,图元、颜色、亮度、形状等等设计工作都是交给设计师。这里Andy童鞋提出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的层级解剖概念,在他的另一个PPT中详细说明了这5层。这5层从非学术角度(也就是一般可视化设计者的角度)表达了可视化的设计流程:

                          Data Representation Layer                           数据表达层,即图元的映射
       Color and Background Layer                        颜色和背景层
       Animation and Interaction Layer                   动画和交互层
                 Layout,Placement and Apparatus Layer       布局、位置和工具层
      The annotation Layer                                   标签、注释层

Cognitive Scientist——认知科学家,更多地从人类认知角度出发,熟悉格斯塔定律(人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认知水平)和人机交互原理。认知科学家的职责比较倾向于给设计师挑刺,指出设计中违反人类对事物认知的部分以及需要增强认知的部分。比如文中指出二维饼图比三维饼图表达更加精确,不会给用户造成误解。

Communicator——谈判专家,是客户和设计师之间的桥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公关负责人,自然也要做好危机处理的准备啦

项目经理——这个大家都知道啦,做好人员管理和调度、风险控制、进度管理的人

总的来说Andy童鞋从一个项目的角度描述了整个数据可视化所包括的角色,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小编是没有试过,目测设计师和认知科学家的角色一个提出可能性一个否决可能性,是不是分得太细,合并好不好呢?大家在尝试的时候也可以按自己的思维习惯作调整,增删、合并、分割其中的角色

顺便吐槽一下码农的悲惨命运……

结束语:翻译总是很难到原汁原味,更何况本文不是纯粹翻译……童鞋们可以在链接中找到PPT原文,自己揣摩。PPT中还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信息可视化案例

 

分享到:
添加评论2 Comments.
  1. Summer 回复
    2012 年 6 月 27 日 at 上午 2:29
  2. wchen 回复
    2012 年 6 月 22 日 at 下午 10:29

    cool!

Summer 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